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资讯>行业纵览

关节病终末期患者,人工关节置换到底该怎么换?

时间:2020-08-13来源:中国科学报

  “人的关节就好像汽车的轴承,承担负重的功能。正常的关节表面会有一层非常光滑的软骨,维持关节的良好活动,加上关节本身分泌的润滑液,活动起来就会很顺畅。但随着日常的使用,人的关节就像机器零件一样出现磨损,进而引起关节疾病。”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骨科主任尚希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骨关节疾病已经成为全球60岁以上人群最常见的骨骼疾病。

  一项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的研究显示,从1990年到2017年,我国骨关节炎患病率、患病人数、伤残人数等有明显增加。截至2017年,我国骨关节炎患病人数已达到6120万。

  面对不断攀升的骨关节疾病人数,现有的临床保守治疗仍以延缓病情进展为主,尚不能根治。一旦骨关节疾病进入终末期,人工关节置换便成为患者最后的“救命稻草”。

抓住“问题”创新手术方式

  尚希福说,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顺利开展,主要得益于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假体材料的改进。而在各种关节置换手术中,髋关节置换术最为成熟,它极大地改善了终末期髋关节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最近20年,中国骨关节外科手术水平迅速提升,其中微创技术备受推崇,特别是髋关节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DAA)的应用,为众多终末期髋关节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不过,DAA手术虽好,但手术操作过程要求非常苛刻。“经典的DAA入路,需要特殊的牵引手术床、特殊的手术器械,甚至专用假体,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此项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尚希福表示,平卧位DAA手术的最大问题就是,即股骨近段显露困难。“这是因为平卧位时髋关节的活动范围明显小于侧位”。

  “为何不采用侧卧位手术呢?”这一想法在尚希福脑海中“灵机一线”。

  有了新的想法,就要付诸实践。随后,尚希福在手术过程中尝试侧卧位DAA手术,并且侧卧位DAA手术的适应症比平卧位广,基本没有禁忌症,突破了平卧位的DAA手术适应症的诸多限制。从此,DAA除了经典的平卧位,增加了侧卧位。

  据尚希福介绍,侧卧位DAA不需要特殊的手术床、不需特殊的手术器械,患者麻醉清醒后就能下地活动,术后3~5天即可出院,不需要输血。

  2016年,时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岩将侧卧位DAA命名为“尚氏入路”。

  面对成千上万的患者,尚希福深知团队力量的薄弱。为了推广侧卧位DAA手术,经常有来自全球的医疗团队来到他的科室进行技术交流与培训。据了解,目前该技术已被全国大部分开展DAA技术的医院采用。

从解除患者病痛中找到灵感

  随着侧卧位DAA的推广,患者越来越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朱晨介绍,有些患者的关节变形非常严重,常规的手术技术或者手术假体很难满足患者需要。为此,改进手术技术或使用量身定做的特殊手术假体成为这类患者的不二选择。“这类手术技术复杂,难以推广到基层医院,且特殊假体费用高,部分病人难以承受。”尚希福说。

  在一例疑难患者的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尚希福却有了意外发现。在综合过去手术技术优点的基础上,他发明了一种几乎能用于任何股骨近段畸形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的技术。

  据悉,该技术不需要特殊假体、特殊器械等任何附加条件,即便基层医院也能开展。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的论文投稿到美国《关节成形外科杂志》杂志后,被编辑加上一个副标题:A reliable osteotomy method(可靠的截骨术)。

  “之前6个小时才能完成的手术,现在只需要1个小时,费用可节省五六万元。”尚希福表示,该技术给高位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关节复杂畸形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此外,在手术的实践过程中,尚希福还发明了髋臼周围截骨术专用骨刀、髋臼杯和专用的原始髋臼取出器等器械和材料,使手术化繁为简。

  正是团队的不断创新,才为科室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前,国内全髋置换、全膝置换这样的手术通常需要数个小时,如今尚希福团队进行一个全髋置换手术只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全膝置换手术40分钟就能结束。

  “之所以快,是因为熟悉。”尚希福说,为了让更多患者,特别是外地患者尽快得到治疗,尚希福团队尽量及早安排住院手术,并安排疑难重症患者的接送。

  面对未来,尚希福团队将一直秉承精益求精、大胆创新的“工匠精神”,并逐渐演化成“团魂”,积极地影响团队的每位医生,造福更多的患者。

相关链接

附件:


电话:010-88331975
E-mail:cmdi@nmpaic.org.cn
备案序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536号
京 ICP 备 05064905 号 - 5
©  1998-202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